为什么中国支持全球统一税?
建议大家带着标题提出的问题,完成阅读,可以自己先思考下。
数字经济很重要,但是搞好数字经济有很多的难题等着攻克,其中第一个基础性的难题就是——数据到底是谁的?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无论是国家、法律界、学界乃至国外其实都没想好,但是又必须得搞清楚,要不然数字经济很难发展。
毕竟所谓经济,本身就离不开市场、离不开收益,也关系到通过数据赚的钱到底是谁的?
从2020年开始,中央对于数据要素利用大大加速,这背后核心就是小镇在《中国的未来需要新动能》里提到的三大中国经济底层逻辑的变化。
其实早在2000年初,决策智库已经给中央报了一些对于未来经济的预判,比如预测10-20年左右,中国经济必然将持续下行,最终稳定在6%左右,这是一个预警。
当然,这个判断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普遍的赞同。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加入WTO,又成功申办了北京奥运会,全国正在高速发展,经济长期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速甚至一度暴增到14.2%的高点。
在这样一派繁荣的时候,浇冷水自然是不受待见的。
当时提供的分析,就涉及《中国的未来需要新动能》里提到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出口结构等变化的影响。当然,最初只是雏形,在之后的几年不断完善。
为国者不可不顾全局,更要居安思危。有理有据的冷水引起了决策层的关注,所以国家就提前思考到底如何能够破局。
当时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基建,比如海外拓展,比如更加依靠市场和资本力量,甚至更深入的融入美国领导下的全球经济,也包括一带一路等等,这就类似新中国建立前百余年不断的探索。
当然,现在回头看,有些做法行不通,有的遇到了很大阻力,有的一时见效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但是治国尤其是治理中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国家,不可能有攻略,只能是摸索。
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新一轮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这个崭新的形式带来了新的启发。网络确实改变了传统的业态,让服务业实现了效率的提升,有望解决“鲍莫尔病”,也自然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宽松发展期。当然宽松也带了一些问题,以至于现在我们需要回过头来治理。
但是无论如何,这近十年的探索,确实证明了数据可以成为中国经济破局的新动能。而与此同时,从2007年开始,中国GDP增速确实如当年预测的那样一路下行,从2012年开始一直维持在6%到8%的区间,2019年第一次掉到了6%,而2020年的疫情大大加速了变化,有些事必须抓紧动起来了。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数据这个新希望被正式列入中央核心政策体系。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更是首次明确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
既然“数据”已经成为关键要素、未来要素,那自然就要开始对数据领域进行治理,尤其是把背后的资本严管起来。但是资本毕竟是盲目的、逐利的,过去的惯性也让资本不相信国家会对互联网和资本下手。
当然,有些人感受到了。有的选择了提前转型,有的选择了套现离场,但是有的在几经周旋后,于是有了去年外滩的那次著名的演讲。
只能说疫情确实大大加快了监管的转变,大多数人适应不了也完全可以理解。最终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至于某打车软件的赴美上市也正是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同样也刺激了监管加速,后面的事就不多说了。
虽然从数字经济在GDP的占比中,中国还只是全球第三梯队,2019年占GDP36.2%,跟新加坡、芬兰同一档次;第二梯队则是占比40%到50%的韩国、日本、爱尔兰、法国;第一梯队则是占比60%以上的德国、英国、美国。
但是在总体规模、发展速度、一些领域的探索深度等更关系未来的领域,中国的却是同美国并列的,而中国14亿人口积累的庞大数据,更是远远超越全球任何国家。
这也就决定了,在数据这个要素上,中国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但如果利用不好,中国也一定是最受害的。
这些危险有很多,比如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或外企如特斯拉等在中国搜集的数据向境外的泄露,又比如大数据基础上的算法推荐形成的“信息茧房”、“杀熟”等对民众利益的侵害。
更有甚者,还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威胁,这一点已经在美国大选中展现了。一些美国互联网大平台,利用算法推荐和平台掌控,精准地向目标选民推荐相关内容,阻止对手信息传递,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大选,至于那些利用平台在一些小国家搞颠覆的就更别说了。
2015年,在社交媒体的鼓动下,马其顿首都爆发的集会
上面的还是肉眼可见、已经有先例的威胁,这些威胁小镇反而觉得没什么,现成的监管措施就能解决,最近半年的暴风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监管和人民面前,资本弱不禁风。
更大的危险,正伴随在在于我们大规模应用数据在提高社会整体效率、改造传统行业的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经济一定会得到新一轮激活,保持相当长时间年增长6%以上、甚至8%以上不是梦。
每新增一个百分点的GDP就可以支撑200万的就业,如果达到稳定的8%,就可以比今年新增至少400万人就业,而且这里面会有更多的中高收入岗位。
这是头等大事,中国的确新生儿数量下降,但是从新生儿出生到就业需要至少20年,我们国家未来几年将迎来一轮就业需求的爆发期,今年应届大学生首次突破900万,2022年将首次超过1000万,23年、24年还要继续增长。数字经济必须要快速发展,才能为不断增长的应届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体面的就业,而这些学生每一个人都牵挂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这是关系到社会安定的大问题,更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中国人才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既然数字经济如此重要,甚至是未来破局的关键,中国看得到,美国人也看得到,所以也就有了小镇的这篇旧文《未来霸权之争:数字丝绸之路 VS 全球统一税率》,讲的就是中美角逐数字经济。
所以,中国从2020年开始的一连串监管快速组合拳,核心就是为了加速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十四五”末,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提高到50%以上。
而首先面临的基础性难题就是开头提到的数据产权问题。
2020年4月,提出“研究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
2021年3月,提出“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交易机制”“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
同时全国一些省市也开始加速推进数据产权和交易探索,出台各省的数据条例,还要建立数据交易所。在这一轮竞争中,先发的广东抢到了头筹,在国内首次完成了数据交易,利用电力数据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帮助中小企业更容易的获得银行贷款。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搞清楚数据到底是谁的了,这个问题全世界都还没解决,这也是小镇在《中国政府未来治理的挑战是什么?》提到的,想要成为世界大国,想要走在前面,就必须承担开路的责任,就是要为全人类解决治理和伦理的问题。
我们必须防范数据滥用的危害,但是又不能太保守,毕竟数据就是要集中利用才有效率。如果分散到亿万个体,数据也就没价值了。
怎么办?
有的提出按照场景来切分,比如涉及国家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商业的、公共领域的等等,不同场景设定不同的标准。但是在小镇看来,这个体系太繁琐,非常不接地气。
任何一国政府都是有很多部门构成,如果切分不同场景,必然导致不同部门各管一摊,结果搞得“九龙治水”,这样的教训我们早就领教了,怎么可以重蹈覆辙?更何况,提出这种方式的也可能藏着小心思,因为分类越多、监管越复杂,可以操作的空间就越大。
这种方式唯一可取的就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必须单拎出来,比如关于数据跨境问题,必须纳入最严格的监管,目前还在征求意见中,但是基调不会变。
还有的说把产权切分,比如细分成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处置权、数据隐私权和数据许可权等等。
这样的做法可以跟现在的物权法结合起来,但是还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而且这种切分也存在诸多模糊,在执行的时候也要考虑不同层级政府、企业、社会尤其是司法和监管部门理解不同,过于复杂也会导致种种问题。
最关键的是,上述两种都意味着要进行极为复杂的法律规制,这将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由于数据领域变化太快了,这个规制即使投入全力可能也需要10-20年才能初步完成,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
切记,我们必须在“十四五”期间就要加速数字经济的大发展,而且还必须尽可能规避种种预见的、未预见的危险。
那么一套简单易行,大工不巧的方案或许更加适用。
比如说,仅仅是比如说。
第一:搁置数据产权确认,或者稳步推进制度建立,但是先把数据利用起来。
这是中国独特优势,中国人是非常灵活的,自古就有“无为而治”的思想。我们也尝试过“试点先行”,中国人自发的创举还能为治理提供种种有价值的线索,无论这个线索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发现不对立刻纠偏就好。
经过2021年的严打,诸多资本和企业对于政策的敏锐性和敬畏空前提高,政策工具的效用大大提高。
第二:借鉴国企模式,设置全民税,取之于民、造福于民
中国人还有一大特点,这个特点说不上优势还是劣势,就是对于一些权利不太在乎,只看实效。
比如在国外特别在意的隐私权,在中国就不太看重,中国互联网的大发展也有赖于此,当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
中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企体系发展了几十年,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了国企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比如盈利的大头要上缴国库,比如划转国企资本到社保基金支持全民养老等等。
既然数据到底是谁的现在很难说清,说是个人的、企业的、国家的都不好,那干脆我们搁置这件事,只谈怎么利益分成。
正好美国人给我们打了个样,美国人要搞全球统一税,重点就是那些跨国互联网公司,那我们当然要跟进,只有跟进了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中国的利益。
比如统一对利用数据的平台征税,再将税应用于全民,在中国几十年的文化传统下,大家都能接受。必须再次提醒,中国人口最多、互联网用户最多,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数据资源最丰富,在全球统一征税下也能够获利最多。
政府暂时搁置了头疼的数字产权规制问题,可以再观察观察,避免出现错误难以回头,还解决了迫在眉睫的数字经济必须大发展问题,获得了更多税收。
对企业来说,经过2021年的监管风暴,如果能以一个全民税过关,何乐而不为?反正已经有很多企业投入重金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上,花在哪都是花。而且这也让企业可以更加放心的去应用数据创造更多价值。
当然,国家也会提前画好框子,不许越界。
对民众来说,既提供了更多就业,政府得到更多的钱也可以改善民生。
更不要说还涉及同美国的数字经济之争。
这其中也存在诸多难点和负面性,但是我们也没更好的选择,先干起来,干中调,先解决迫切的问题,再解决新的问题就是了,反正从来不奢望一次性解决问题。
当然,上述仅仅是一个想法,大家也可以说下自己的看法,小镇期待与各位的交流和碰撞。
其他文章推荐